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

雞尾酒療法長期副作用(2)--三酸甘油脂:升高又怎樣?


案例一:大野接受雞尾酒療法(克維滋+希寧)後,每半年定期抽血檢查。這次回診時,醫生告知抽血報告,三酸甘油脂(TG)有點升高,數值是285 mg/dL,膽固醇則是正常,醫生說可能是雞尾酒療法造成的,不過狀況還好,不需要改變處方。請大野多運動,少吃油膩食物,繼續定期追蹤就好。

案例二:小光接受雞尾酒療法(卡貝滋+快利佳)後,第一次抽血發現三酸甘油脂(TG)為390mg/dL, 醫生請小光用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再追蹤看看。第二次抽血卻發現三酸甘油脂更高了,變成1207mg/dL。醫生說這跟遺傳體質和雞尾酒療法都有關,因為數值升高太嚴重(超過500mg/dL), 有發生胰臟炎的風險,建議更換快利佳變成衛滋(nevirapine)。更換後三酸甘油脂只下降到740mg/dL,於是醫生決定加上降血脂肪藥物『弗尼利脂寧』(Lipanthyl)治療。治療後小光的三酸甘油脂下降到250-350mg/dL之間。


三酸甘油脂,英文叫做Triglyceride (簡稱TG),是血脂肪的一種,來源就是我們飲食當中攝取的脂肪。脂肪可以提供身體產生熱量,運動可以消耗掉這些脂肪,而多餘的脂肪則會堆積在內臟,肌肉, 皮下組織等處,也會在血管當中被四處運送,而讓我們抽血檢驗到。

血中的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一樣,可能堆積在血管壁引起動脈硬化,最終導致冠狀動脈阻塞(俗稱的心臟病發作)和腦血管栓塞(俗稱的中風)。不過膽固醇在這些疾病扮演的角色遠比三酸甘油脂重要許多。單純只有三酸甘油脂升高,是否會引起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目前很多專家持保留態度, 比較會擔心的其實是三酸甘油脂太高(超過500 mg/dL)可能引起胰臟分泌太多分解脂肪的酵素, 導致胰臟炎發作。

正因為三酸甘油脂升高的臨床意義還有歧見,所以,雖然三酸甘油脂的正常值通常被定為150 或200 mg/dL,如果數值在200-250 mg/dL之間醫生通常都是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數值在250-500 mg/dL之間則會建議控制飲食和多運動;數值超過500 mg/dL才會真的當成一回事來積極處理。

這個問題跟HIV有什麼關係嗎?有!服用雞尾酒療法後,發生血中三酸甘油脂升高的情形相當普遍。台大醫院的研究發現,服用雞尾酒療法一年後,三酸甘油脂超過500mg/dL的人達10%,在250-500mg/dL達23%,合起來算,就會有三分之一的人在服用雞尾酒療法後出現血中三酸甘油脂異常。因此如果你抽血發現自己的三酸甘油脂超過250 mg/dL,不用覺得天崩地裂,因為其實很多同學跟你有相同的困擾。

哪些人容易成為那三分之一呢?以下是主要有關的危險因子:
1. 服用蛋白酶抑制劑(尤其是快利佳和諾億亞)
2. 服用雞尾酒療法前就已經三酸甘油脂偏高
3. 遺傳體質(例如帶有容易出現脂肪代謝異常的基因)

要注意的是,目前遺傳體質只有研究單位在檢驗,不包括在一般抽血項目,所以醫生並不知道你是否有遺傳體質,但是可從你父母兄弟姊妹是否有高血脂症,稍加猜測。但是,即使沒有上述危險因子,還是可能發生三酸甘油脂升高,所以定期的抽血檢查是必要的。

萬一真的升高,該怎麼辦呢?即使不靠藥物,在生活方面若能多點努力,有機會降低20-25%的三酸甘油脂數值,內容包括:
1、控制體重
2、多吃五穀根莖類,並避免攝取精製甜食、含有蔗糖或果糖的飲料
3、可多攝取含ω-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秋刀魚、鮭魚、日本花鯖魚等
4、不宜飲酒
5、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
6、烹調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7、常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及全穀類
8、烹煮食物以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如紅花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含 最高的亞麻油酸
9、適當運動

如果上述手段效果不佳,三酸甘油脂再來就是考慮更換雞尾酒療法的藥物,或是使用降血脂藥物,雞尾酒療法的藥物當中,跟三酸甘油脂升高最有關的藥物是快利佳、諾億亞,還有老藥d4T、ddI。若是快利佳或諾億亞,可以考慮更換成希寧、衛滋或瑞塔滋,若是d4T或ddI,則可換成卡貝滋或克維滋。

不過三酸甘油脂升高的患者往往遺傳體質扮演很強的角色,光靠更換雞尾酒療法的藥物有時仍無法讓三酸甘油脂降到可接受的範圍,那就只好加上降血脂藥物來治療,才能有效控制三酸甘油脂在500mg/dL 以下。

在開頭所舉的兩個案例中, 大野因為三酸甘油脂在250-500 mg/dL之間, 膽固醇正常, 因此還不需要治療, 只要飲食和運動控制即可, 小光則是三酸甘油脂已在500 mg/dL以上, 有發生胰臟炎的風險, 因此醫生調整了小光的雞尾酒療法處方, 把快利佳換成衛滋, 之後又加上降血脂藥物一併控制, 『弗尼利脂寧』(Lipanthyl)就是目前常用的藥物之一。

像小光這樣三酸甘油脂嚴重升高的案例,大概服用雞尾酒療法後有8-10%會出現,而且不一定何時會發生,三個月、三年、十年都有可能,因此所有正在服用雞尾酒療法的感染者,都應該遵照醫生指示,每半年到一年抽血檢查三酸甘油脂,以確保自身健康。

尚未服藥的感染者,可以調查一下家人是否有高血脂症 (膽固醇偏高或三酸甘油脂偏高),在開始服用雞尾酒療法前應該請醫生檢驗自己的三酸甘油脂。如果已經偏高,或是有高血脂症的家族史,可以提醒醫生注意,在選擇雞尾酒療法藥物時,避開與三酸甘油脂升高有關的藥物。(能避則避, 如果因為其他因素考量, 例如過敏或副作用, 那就權衡輕重, 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組合)

2 則留言:

  1. 醫生您好
    我想請問文中所述之台大醫院的研究顯示,此研究能夠在哪邊可觀看到呢?謝謝

    回覆刪除
  2. 發表在美國的感染症期刊上, 是英文的, 目前還沒有中文翻譯或摘要。期刊卷頁是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Mar 15;48(6):832-5.在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的網站可以找到(但無免費全文下載)

    回覆刪除

(2014.6.28公告) 因為版主的時越來越不夠,耐心也被磨完了,維持5年的心之谷的答客問,我決定從今天起吹熄燈號,心之谷將轉型成為只單純張貼文章、不回覆留言的部落格,請各位讀者見諒。如果你有關於HIV風險評估的問題,請爬過去五年的答客問,問題應該都有人問過,也都應該解答過了。祝各位平安順利。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