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疾管局在昨天發表了一份關於新型流感H1N1疫苗的報告,其中有些是我認為版友應該要知道的常識,因此摘要並整理在這裡,請大家注意。
1. 年輕人是好發族群:
新型流感發生率最高的年齡群,是5-24歲。65歲以上的老人,發生率最低。因新型流感而住院的病患,平均年齡是20歲,以4歲以下幼兒的住院率最高。因新型流感而死亡的病患,平均年齡是37歲。這些都和過去認為『65歲以上的老人,是流感的好發族群、高危險族群』大不相同。65歲以上的老人,只佔所有新型流感住院病患的5%,也只佔所有新型流感死亡病患的8%。
2. 診斷不能只靠症狀或快速檢驗:
新型流感的症狀,和季節性流感類似,都是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等。所以你去看醫生,醫生無法單純從你的症狀,判斷是否是新型流感。台灣最近吵得很凶的『流感快速檢驗』,是用來檢驗季節性流感的,有時後可以檢驗出新型流感,但是不夠敏感,在100個有新型流感的病人,只有40-70%用快速檢驗會檢驗為陽性,因此美國疾管局強調:『不能因為流感快速檢驗陰性,就排除新型流感的診斷。』確診還是要做病毒的PCR或是病毒培養。
3. 高危險族群:
『高危險族群』指的是罹患新型流感後,容易發生重症的人。跟季節性流感類似,有以下狀況的人,是新型流感的『高危險族群』:
(1) 慢性疾病:心臟病 (不包括高血壓)、慢性肺病 (包括氣喘)、慢性肝病、慢性腎病、認知障礙、神經系統疾病、血液疾病、新陳代謝疾病 (包括糖尿病)
(2) 癌症
(3) 免疫低下者 (包括服用免疫抑制劑者、HIV感染者)
(4) 懷孕婦女
雖然有研究認為肥胖是新型流感出現重症的危險因子,但是許多肥胖的人同時也有上述的其他慢性問題,所以肥胖本身是否真的是獨立的危險因子,還在研究當中。
4. 季節性流感疫苗對新型流感沒有保護力:
一般在秋冬季,政府會免費提供並宣導的『流感疫苗』,是季節性流感疫苗,對於新型流感是沒有保護力的。研究發現,在18-64歲、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的人,只有6-9%對新型流感有保護抗體。18歲以下的小孩,即使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卻沒有任何人產生對新型流感的保護抗體。因此要預防新型流感,還是需要注射專門針對新型流感製造的疫苗。
5. 新型流感疫苗的優先接種對象:
美國疾管局建議,疫苗數量有限,考量罹患流感的重症風險、因職業造成傳染的風險、或因密切接觸嬰兒造成傳染的風險,應該優先提供給以下五種對象:
(1) 懷孕婦女
(2) 與6個月以下嬰兒同住、或照顧6個月以下嬰兒者:例如父母、兄姐、保姆。
(3) 醫療照護與緊急救護人員
(4) 所有6個月到24歲者
(5) 25-64歲而且是高危險族群 (如上述)
另外針對HIV病友,我強烈建議『一定要去打兩種疫苗』。除了醫學考量之外,主要是目前新型流感是法定傳染病,媒體又對病患個人資訊窮追猛打,我不希望看到報紙電視刊出『首例HIV感染者罹患新型流感』這樣的標題出現,對於各位的隱私將會嚴重受損。當然,法律禁止媒體報導HIV感染者的身份,但是記者會怎麼寫,實在很難預料。所以,還是『預防至上』。
看診時,也請提醒你的診間助理、個管師、護理人員、研究助理等等,記得去打疫苗,不然萬一他們感染了新型流感,傳染給病患,那就不好了。
如果有進一步關於接種新型流感疫苗、或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消息,我會在部落格提醒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