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男一夜情 染梅毒愛滋 上陣未戴套「爽一次 遺憾終身」
一夜情染病終身遺憾。台中市一名純情處男,年初上網認識一名自稱是大學生的女子,雙方第一次約會就發生性關係,結果男大生竟然就同時罹患梅毒與愛滋,急著找對方一起就醫,對方卻已關閉信箱人間蒸發。醫師除研判該女子故意散播愛滋,並提醒純情宅男性行為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以免後悔莫及。(更多...)
---------------------------------------------------------------------------------
不管科學如何進步,人們對於愛滋的了解,多半不是來自醫學,而是網路論壇、報章雜誌、文學戲劇,甚至是街坊鄰居、宗教人士、小道消息。我們捕捉到的印象,是一個個片段,可能由以下元素組成的片段:
1. 罹患愛滋是一種懲罰,懲罰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後悔反省。
例如:本土劇橋段,讓劇中「壞女人」被輪暴感染HIV,因為壞人不值得同情,罹病變成上天的懲罰,壞人悔不當初,觀眾大快人心。更常見的是「愛滋 = 淫亂」的刻板印象。
2. 把愛滋傳染給別人是一種罪惡,讓無辜的人受害。
例如:目前很多國家,將傳染HIV訂為公訴罪,即使已經採取安全措施、甚至你情我願,還是要定義一方是受害者、另一方是加害者。
3. 對抗愛滋就像焦土戰爭,應該不惜一切代價。
例如:文學小說,常把病毒譬喻為邪惡的入侵者,身體是戰場,藥物像是槍林彈雨,讓病毒和身體同遭摧殘。這種軍事隱喻,往往寓含「戰爭勢必會有犧牲」,讓病痛、折磨,變得可以漠視、忽略。
4. 得到愛滋很恐怖,感染者如同妖魔,會引起周圍人恐慌和排斥。
例如:日劇「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深田恭子飾演的女主角,因為援交感染了HIV,她公開感染事實後,被所有同學朋友疏遠、遺棄,只剩下男主角支持她。
5. 愛滋是「那些人」的病,跟「我們」無關,別影響到「我們」。
例如:從愛滋出現之初,全球對病毒的起源就爭論不休,歐美說來自非洲,南非說是白人帶進來,總之「HIV來自你家,不是我家。」疫情蔓延,為了不讓民眾恐慌,流行病學的高危險群,迅速成為社會切割群體的工具。從起初的男同志、海洛英藥癮者、血友病患、海地人,後來又加入性工作者、黑人、新移民等等。
---------------------------------------------------------------------------------
疾病帶給人們的刻板印象,有很深的歷史社會文化脈絡。各位有興趣,可以去看麥田出版的「疾病的隱喻」,後半部在講愛滋病及其隱喻,非常精彩。我們學醫的,常會忘記人體除了物理化學,還是活在社會的大框框裡,即使醫治到手腳靈活,走出診間卻可能困在人們為疾病早已織好的蜘蛛網裡,動彈不得。這又是一種隱喻。
回到蘋果日報的這篇報導。警世醒文,德智體群美,大家各取所需。宅男沒常識、女子藏禍心、一夜情危險、愛滋好可怕,成為天下人人可議論的事情。如果這是小白兔遇上大野狼,請你注意,是不是有刻板印象,暗中偷渡了?
如果「我們」有愛滋,會希望「他們」讀完報導,捕捉到的,是這些隱喻嗎?
時時提醒自己,面對這樣的故事,留在腦海裡的片段,是警世寓言,還是重重標籤? 那麼,感染者的心聲,恐懼感染的煎熬,就沒那麼難懂了。
回到蘋果日報的這篇報導。警世醒文,德智體群美,大家各取所需。宅男沒常識、女子藏禍心、一夜情危險、愛滋好可怕,成為天下人人可議論的事情。如果這是小白兔遇上大野狼,請你注意,是不是有刻板印象,暗中偷渡了?
如果「我們」有愛滋,會希望「他們」讀完報導,捕捉到的,是這些隱喻嗎?
時時提醒自己,面對這樣的故事,留在腦海裡的片段,是警世寓言,還是重重標籤? 那麼,感染者的心聲,恐懼感染的煎熬,就沒那麼難懂了。
2 則留言:
我也曾經認為感染愛滋就等於私生活不檢點+不懂得保護自己+活該. 也認為雖然我是同志.但是愛滋離我很遠. 這輩子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也曾經深信感染了愛滋.人生從此便會陷入無比的黑暗深淵.永遠無法看見人生的一絲光明. 也覺得並不會想跟”這些人”有任何的往來. 我…曾經就是這樣為愛滋貼上標籤的一個人. 然而這一切在我發現感染還有開始服藥治療之後.慢慢的改觀…
從發現感染到現在大約一年左右.也曾經跌入絕望的谷底.伴隨而來的是無數的惶恐.無助還有極度的憂鬱.也曾想過想要尋短.認為這是”有罪”的我的唯一解脫. 因為人生已失去任何光明和希望. 更不認為陽性反應的人會有太高的機率找到真愛.所有的思想都是負面的.因為我身上已經有張撕不掉的”標籤”.這張標籤讓我覺得我淫亂(事實並沒有) 讓我覺得我活該(沒有人想要被感染) 讓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完蛋
但是伴隨著心理諮商還有醫生的解說.將羅醫師的心之谷看了不知多少次.開始搜尋跟愛滋治療相關的新聞.還有閱讀相關的醫學統計資料到決定提早服藥. 慢慢的 我有時候會忘記我是一個感染者. 我慢慢忘記這張標籤會讓社會對我有什麼解讀. 雖然我知道我這輩子永遠都會是個感染者跟帶原者.但是我忽然覺得我這身上的”標籤”似乎慢慢變淡.我不是說我已經沒有這張標籤.而是我開始會忘記有這張標籤在我身上跟以前的沒標籤的我的不同.我還是每天上下班.日子照樣的過.唯一不同是的要在睡前吃藥.
我知道我身上的標籤在發現治癒之前永遠不會掉落.但是至少我讓它慢慢變淡.
新聞出來後, 想想 PTT 上年輕酸民長久以來對 HIV 的回應,不外就是甲來甲去..(甲=gay) 說真的, 改變他人的價值觀似乎不是件簡單又討喜的事.. 瞭解 H 再沈澱過後,我想我能夠做的就是獨善其身,盡可能的影響周遭的人, 即便是這股力量並微不足道...
不管世界再怎麼變, 請不要沮喪, 努力、精彩的活過每一天.. 很辛苦大家都知道, 難過時請記得透過各種管道跟大夥兒聊聊~~
世界上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 一線的天使醫護人員、NGO, 默默背後支持的人們並不算少數!! 一起加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