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出阿福有C型肝炎之後,醫生為阿福安排了以下幾項檢查:肝功能指數、肝腫瘤指數、腹部超音波,並安排阿福加入台大醫院的HIV+HCV研究計畫,得以免費檢驗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病毒量。阿福好奇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
1. C型肝炎的基本評估有哪些?
由於C型肝炎在發展為肝硬化之前,幾乎不會有任何症狀,所以不能光憑患者自己的感覺,必須使用一些檢查工具來評估嚴重程度。不論是否為HIV感染者,以下這三項檢查都是最基本、最必要的,而且至少每隔半年或一年要做一次:肝功能指數、肝腫瘤指數、腹部超音波。事實上,這三項也跟B型肝炎帶原者的例行追蹤項目完全相同。
2. 什麼是肝功能指數?
肝臟很重要,舉凡合成蛋白質、解毒、血液凝固、脂肪消化,功能包羅萬象。因此,抽血可以檢驗的肝功能項目,多達十餘種。我們一般所說的、也是最常檢驗最常的『肝功能指數』,其實是『肝受傷指數』,是用來評估肝臟是否遭受病毒破壞?或是遭受藥物傷害?
這樣的『肝受傷指數』有兩項,醫生愛賣弄英文的話,會說GOT和GPT,比較新的名稱是AST和ALT,都代表一樣的項目,指的是肝臟細胞的酵素。正常時候,這些酵素應該乖乖待在肝細胞裡面,只有少數老死的肝細胞會釋放出酵素到血液中,被我們驗血發現。正常值應該是每毫升35-40單位以下。假如抽血驗到指數升高,就表示有較多的肝細胞受傷。由於喝酒、熬夜、感冒、脂肪肝,都會讓肝指數稍微升高,比如說每毫升40-60單位,相當常見,所以醫生一般要看到超過2倍的異常(超過每毫升70-80單位),才會比較慎重的來處理。
不論是B肝、C肝、HIV治療藥物,都需要定期檢查『肝受傷指數』,以確定肝臟受損情形。如果『肝受傷指數』有明顯上升,醫生必須進一步瞭解B肝或C肝的活動性是否上升;若是HIV治療藥物造成,則很可能必須停藥或換藥。
3. 什麼是肝腫瘤指數?
肝腫瘤指數,又叫『甲型胎兒蛋白』(alfa-fetoprotein, 簡稱AFP),是肝癌會分泌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大約三分之二的肝癌患者,甲型胎兒蛋白會升高,因此已經列為B肝和C肝患者的例行檢驗項目。如果肝腫瘤指數有升高,需配合腹部超音波、腹部斷層掃瞄等影像檢查,進一步找出肝癌位置以進行治療。
特別要強調的是,『肝功能正常』不代表沒有肝癌。絕大部分的肝癌患者診斷肝癌時,肝功能指數都是完全正常的。『肝腫瘤指數正常』也不代表沒有肝癌,因為有三分之一的肝癌患者,甲型胎兒蛋白不會升高。因此在抽血之外,例行的腹部超音波檢查,是不可或缺的。
4. 腹部超音波要看什麼?
腹部超音波的機器外觀如最上方的照片,醫生會在右上腹、左上腹塗一些涼涼的膠狀物,然後用可以發射超音波的探頭,在塗膠的部位滑動,觀察肝臟、脾臟、腎臟等器官的外觀。就C型肝炎來說,腹部超音波檢查的重點當然是肝臟,看肝臟的表面是否平順?如果凹凸不平有顆粒狀,就表示有肝硬化;肝臟內部是否有腫瘤?如果有看到0.5-1公分以上的陰影或白點,就暗示是肝腫瘤或肝癌。即使沒有肝硬化和肝癌,C型肝炎如果引起肝臟發炎、脂肪肝等,也會在超音波下呈現。
除了肝臟之外,由於肝硬化會引起脾臟腫大,因此醫生也會一併用超音波觀察脾臟,脾臟長軸直徑大於12公分,就是脾臟腫大。脾臟腫大會怎樣?可能會感覺左上腹部漲漲的,最大影響是因為脾臟負責儲存血液,脾臟如果腫大,常會抓走太多的血球,使得血液中的白血球、血小板偏低。脾臟也是免疫器官,HIV感染者因為免疫系統長期在跟HIV抗戰,脾臟常會有點腫大。因此如果HIV感染者沒有肝硬化,在超音波只是單純看到脾臟輕微腫大,算是正常現象,不需要擔心。
5. 為什麼要檢查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病毒量?
C型肝炎病毒有6種基因型(第1型到第6型),其中第1型最多,在台灣第1型佔了所有C型肝炎病毒的50%,其次是第2型和第3型。由於干擾素治療C型肝炎的效果,在基因型第1型最差,只有30-40%的治療效果,而非基因型第1型的治療效果,則可高達60-80%,所以瞭解C型肝炎是哪一種基因型,是相當重要的治療參考。
C型肝炎的病毒量,也是治療是否會有效的預測因子。較低的C肝病毒量(低於每毫升80萬copies RNA),治療成功機率較高。要澄清的是,C肝病毒量高低,純粹只跟治療效果相關,跟肝病嚴重程度則沒有一定關連。
因此在評估HIV+HCV感染者是否做干擾素治療前,我們會檢驗患者的C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和病毒量。這目前是台大醫院的研究計畫,可提供免費檢驗。
再次回診時,阿福的檢查結果出爐:肝功能指數GOT = 150、GPT = 165,均超過正常上限3倍以上;肝腫瘤指數正常,腹部超音波顯示無肝硬化,但是有脂肪肝。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為第2a型,病毒量每毫升14萬copies RNA。感染科醫師預測,阿福接受干擾素的治療效果應會不錯,因此轉介台大肝膽科醫生評估。
我們再來在下一篇(最終曲),會繼續跟著阿福,看看醫生怎麼用干擾素和抗病毒藥物,幫阿福治療C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