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美甲器具傳染愛滋?--每日郵報又來亂

跟幾年前的《溫泉魚傳染愛滋》烏龍事件一樣,英國八卦報《每日郵報》又見獵心喜、危言聳聽了,報導《共用美甲器具,感染愛滋》。(英文中文

首先,引述的期刊論文,是依據病毒基因演化速度,推算病人與表姐的HIV在11年前系出同源。但無從得知兩人的HIV是怎麼得的。惟一的資料只有病人的《口述》說除共用美甲工具(包括修角質硬皮的剪刀)之外,別無其他感染途徑,也從未有過不安全性行為。

表姐的職業是美甲師,她怎麼得HIV的?據表姐《口述》說是第三個小孩的爸爸傳染給她的:《因為那人的交友關係不穩定》。

表姐的美甲工具放在家裡,表妹說10年前曾拿來用,表姐說忘記有沒有共用過。論文沒有提到用了工具是否引起傷口?有沒有沾血?就憑一句單方面口述《共用美甲工具》,說可能(或者叫《無法排除》)是美甲工具傳染HIV。

《每日郵報》再看著黑影開槍,就下標題說她就是共用美甲工具染上愛滋的。

10年前的記憶可靠嗎?病人真的會盡訴事實(包括十年當中所有的性行為)嗎?請注意巴西是天主教國家。

報導後面的專家評論已經委婉表達懷疑。但讀者恐怕看完標題就開始擔心了吧。我們的《外電報導》還要讓唯恐天下不亂的英國八卦媒體荼毒到何年何月呢?

2014年6月8日 星期日

2014年6月答客問

各位讀者,6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 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 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為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我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這類的問題版主不答

急 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 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 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 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 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 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會翻盤變陽性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 (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 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 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口交的風險高不高』這類的問題,這段文字已經說明版主不再個別答覆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2014年5月答客問

侯硐 貓村
各位讀者,5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 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 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為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我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這類的問題版主不答

急 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 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 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 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 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 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會翻盤變陽性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 (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 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 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 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口交的風險高不高』這類的問題,這段文字已經說明版主不再個別答覆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醫師/醫學生感染HIV--Part I:小劇場篇

在我的執業生涯中,最揪心的感染者個案,可說是外籍人士,以及醫師/醫學生。這兩者除了醫療健康問題以外,都面臨關乎自身重要權益極大的壓力。外籍感染者居留權被剝奪的處境,在今年愛滋條例修法之後,可望解除。醫師、醫學生,則在得知自己感染HIV之後,聰明的頭腦很快想到就醫、不就醫的兩難,會非常擔心就醫被通報,導致感染身份曝光,可能帶來的工作或教育權益受損(後面我會解釋這大多是誤解)。

如果在中文網路上搜尋,關於醫生感染HIV,幾乎都是負面的新聞,例如在台灣,多年前有眼科醫師感染愛滋遭院方停診後提訴訟仍敗訴、前年則有外籍醫師感染愛滋怕遣返燒炭身亡,以及在香港,前年有外科醫生感染愛滋後墜樓身亡,引發輿論恐慌,導致衛生單位大規模調查,結果發現並無手術病人被傳染的情形。

其實,醫生、醫學生也是人,也可能經由性行為、血液等傳染途徑感染到HIV,但社會對於醫師要求很高,輿論將醫師視為公眾人物,動輒將私行私德公開檢視;而醫學倫理守四大原則之一「Do No Harm」(切勿傷害)似乎又順理成章的讓「有傳染病」的醫生不應該接觸病人。此外,醫生、醫學生往往有著完美主義性格、背負家族或個人榮譽,「以後怎麼見人」、「害怕讓父母親友蒙羞」都是我常聽到的「告解」。

以上種種,讓醫師、醫學生一旦自知感染到HIV,就有如驚弓之鳥,雖然在學校學過愛滋相關知識,卻無法解決自己面臨的困境。對於身份曝光的恐懼,往往遠勝於對自身健康的擔憂。我接觸過的案例,常常都很快在焦慮的小劇場裡不停打轉,想靠自己聰明才智找出一條可行的出路,可是這領域太專門,網路相關資料又不多,如果不求助專家,要閉門造車實在不容易,因此常常在無解的苦惱裡陷入憂鬱,甚至已有自殺打算。幸好這兩年來,可能是心之谷的效果,陸續有醫師、醫學生寫email給我、經朋友私下轉介、或直接來看診,經過版主解釋說明之後,都可以冰釋誤解,然後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順利就醫維持良好健康,能重新振作,繼續行醫貢獻社會。

其中一位感染HIV的醫師,在來信中提到:「要接受治療最怕的就是在醫院就診時巧遇同事,或是自己的就診資料被其他認識的同僚看到,或是所屬的衛生單位與工作的醫療單位有聯繫而被洩漏。我想大多數人的心理障礙可能都跟我一樣,擔心通報及洩漏而拖到無法收拾。但公衛系統其實並不像我所想的,以為是冷酷的公職或是執法人員,他們反而很體貼的為我著想,很體貼的每三個月追蹤會使用傳簡訊的方式讓我方便的時候再回電。我想應該讓更多人知道...其實沒有這麼的恐怖   不要因為恐懼而漠視了自己的權利。」

有鑑於此,版主想有系統的寫幾篇文章,說明醫師、醫學生感染HIV的相關考量,讓日後面臨類似狀況的醫師、醫學生,能有方便的參考,就當是懶人包吧。(以下文字僅為個人提供資料,並非疾管署官方聲明。相關法規如有更新,我會再回來修正。)

小劇場 (1):我的檢驗結果,學校(針對醫學生)、醫院(針對醫師)會不會知道?

衛生單位接獲通報後,不會通知你的學校或醫院。依HIV條例第14條「主管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感染者之姓名及病歷等有關資料者,除依法律規定或基於防治需要者外,對於該項資料,不得洩漏」。法律上與實務上,衛生單位與你的HIV醫療團隊都不能、也不會通知學校和醫院,否則是會有處罰的,罰鍰三萬元至十五萬元。

但你「就醫的醫院」檢驗資訊系統裡,會有你檢驗陽性的資料,看醫院保密程度,我知道許多醫院都有開放醫師權限查院內病人檢查結果,而醫師的帳號密碼又常借給專科護理師、研究助理、實習醫師等等,院內會不會有人無聊去搜尋你的就醫檢驗紀錄,導致得知你感染的事實,是這個小劇場最糾結的擔憂之一。雖然就算小劇場成真,那位無聊人士如果對外公開你感染的事實,還是有應負的責任,但那時你可能已經受害了難以彌補。許多醫院可以鎖帳號不開放查詢,這也是一種解套方法,但是你要提出申請理由、院內又可能有人問「XX醫師的資料為何不開放查詢?」而繪聲繪影(醫院是很八卦的地方)。

真的是人言可畏,為了避免上述的情形導致曝光,我會採鄉愿的態度,建議你「到工作的醫院系統以外的醫院去就醫」,這也同時可以避免就醫遇到認識的同仁而尷尬。(後面會再開另一個小劇場詳述)

當然,你可以選擇主動告訴學校或醫院,這是你的自由。或者,曾遇到的狀況是,患者因為不明原因發燒住在自己工作或實習的醫院、眾多學校、醫院師長同事來「關心」病況,檢驗結果出爐是HIV陽性,學校、醫院就知道了。這時怎麼辦?請看小劇場 (2)。

小劇場 (2):我的檢驗結果,萬一學校、醫院知道了,我還能繼續念書(針對醫學生)、工作(針對醫師)嗎?選科有沒有限制?

當然可以繼續念書、工作。台灣有法律明文保障你的就學和就業權。依HIV條例第14條「感染者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拒絕其就學、就醫、就業、安養、居住或予其他不公平之待遇」。

醫學生是學生,就學權受法律保障。民國99年衛生署也有訂立「我國感染愛滋病毒實習醫學生實習原則」,明確規定:實習醫學生將愛滋病毒傳染給病患的機率低,基於保障學生受教權,規定醫學院校及實習醫院不應禁止其實習。實習內容的限制只有:(1) 要做好感控程序;(2) 不宜進行易暴露的侵入性醫療程序,這點是怕實習醫學生戳傷自己後有血液進入病患體內,導致患者有被感染的風險,這些程序例如心導管、在開放體腔內操作外科手術,以目前醫療糾紛眾多,實習醫學生在手術房頂多幫忙拉鉤、縫皮,不太可能執行到符合定義的程序。

另外,校方或實習醫院應成立「專家諮詢委員會」,針對學生權利與風險評估、健康監督、課程規劃及調整,以及病人之保護等加以討論。相關決議並不得違背學生之受教權,討論內容並應予以保密。

醫師的工作權,也是受法律保障。依HIV條例第14條「中央主管機關對感染者所從事之工作,為避免其傳染於人,得予必要之執業執行規範。」,衛生署對於醫護人員感染HIV的工作內容,曾在衛生署「愛滋病防治推動小組—政策組」91年度第一次會議有以下決議:「醫療人員應確實遵照感染控制程序,執行全面性保護措施。由於醫療人員將愛滋病毒傳染給病患的機會相當微小,且基於維護人權及尊重醫療人員專業考量,不應限制醫療人員的執業,但建議當事者不進行易暴露的侵入性醫療程序。醫療人員就業權應予尊重,且個人傳染病相關資料應予保密。」 而所謂易暴露的侵入性醫療程序,在那次會議記錄也有附件說明,與實習醫學生實習原則相同,是以美國CDC與英國衛生部的定義為準,可參照上一段的附錄中譯版本

實務上曾遇到的狀況是,學校或醫院知道自己學生或員工有HIV,也很困擾,又不清楚上述規定,特別是針對醫師的工作權,91年的會議決議太久遠了,很多學校或醫院主管沒看過。他們詢問專業人士,會知道醫學生、醫生不太可能傳染HIV給患者,只是需要一些官方意見當處理依據與參考,這時候就請引述上面提供的資料,有法律條文當靠山、行政機關決議作為依據,學校和醫院就不會有疑問了。

在台灣現行規範之下,會被影響到的是外科系醫師(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婦產科等)及牙醫師,你還是可以去當這些科別的醫師,但不建議執行符合易暴露的侵入性醫療程序定義的手術,這會有實務面的困擾,例如專科訓練可能不完整、被同事問為何不能動某些手術。隨著HIV治療的進步,美國醫院感染流病學會已有一些不同意見,認為病毒量控制良好的醫師仍可以執行易暴露的侵入性醫療程序。這點在本系列文章的後面幾篇會再詳述。

小劇場 (3):我以後去醫院實習或工作,學生或員工體檢會不會檢查HIV?

依法不能也不必檢查。依HIV條例第15條「醫事人員...應經當事人同意及諮詢程序,始得抽取當事人血液進行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檢查。」違反處以罰鍰三萬元至十五萬元。

民國99年衛生署訂立的「我國感染愛滋病毒實習醫學生實習原則」,已規定醫學院校及實習醫院不得要求學生進行愛滋病毒篩檢及提出檢驗證明。疾管署也已經三令五申雇主、學校等辦理體檢時,不得強迫員工或學生等對象,加作愛滋病毒檢查,亦不得要求其提出愛滋病毒檢驗報告。因此,醫院不應要求醫護人員在員工體檢檢查HIV。

實務上,台灣絕大多數醫院(特別是大型醫院)都已經取消員工體檢的HIV項目。有少數醫院會鑽巧門在員工體檢驗HIV,然後附張同意書請你簽名,讓這件事情看似合法,但就會讓感染HIV的醫護人員陷入簽與不簽的兩難。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形,我會建議醫師和準醫師在應徵工作前,先把要應徵的醫院名單提供照顧自己的感染科醫療團隊,幫忙打聽體檢有沒有HIV項目,以免陷入上述的困境。

小劇場 (4):我應該在哪裡看病比較好?

在小劇場 (1) 提過,在目前實習或工作的醫院看HIV,就怕被院內無聊人士八卦查出就醫檢驗資料,也怕候診看診遇到認識的師長同事關心:「怎麼來看感染科?」。因此,我會建議就醫地點要避開現在落腳的醫院,最好也避開以後打算去實習或工作的醫院。現在台灣可以看HIV的指定醫院有50幾家,都會區大概都有至少四、五家醫院可選,應該不至於會挑到沒醫院可看。當然,醫師工作忙碌,看診的時段、位置遠近、抽血方便性,也都要列入考慮。醫師和醫學生如果不方便在平日請假看病,也有一些醫院已提供夜診、週六門診,利於上班族就醫。

如果考量之後,還是在落腳醫院就醫比較好,就要打聽看看封鎖帳號(或限制查詢權限)的可行性,然後跟感染科團隊討論一下如何保護隱私的候診與看診方式。此處我只能點到為止,不能講明實際作法。其實只要跟感染科主治醫師表明是同業或醫學生,醫療團隊都會盡全力幫忙的,不用顧忌或客氣。除此之外,民間團體(例如:露德協會、權促會、愛之希望協會)也是可以提供諮詢、協助的地方,打電話或上它們的網站就可以獲得很多資訊。

上述是最常見的四個小劇場。其他還有例如「吃藥會不會影響工作表現」、「吃藥會不會抽血檢驗到」,就真的是多慮了。還有一個麻煩的事情是「萬一被病人知道醫師有HIV,該怎麼辦?」這就牽涉到醫生到底有沒有可能傳染HIV給病人?機率高不高?以及一些倫理上的考量。下面幾篇會繼續討論。

延伸閱讀:

1. 徐森杰、林宜慧、蔡春美。台灣愛滋人權現況分析。社區發展季刊,2008。
2. 施文儀。你的醫生是愛滋病患?新台灣新聞週刊,2001。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2014年4月答客問

肯亞 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
各位讀者,4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 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 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為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我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這類的問題版主不答

急 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 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 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 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 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 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會翻盤變陽性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 (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 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 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 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口交的風險高不高』這類的問題,這段文字已經說明版主不再個別答覆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測得到,但數字很低? -- 談服藥後的病毒量檢測判讀

20093月版主曾在心之谷寫過兩篇病毒量的常識 (Part IPart II)。經過五年,病毒量的檢測與解讀都有些新進展,特別在診間常遇到服用雞尾酒療法的患者,病毒量「測得到,但數字很低」需要解釋,在此撰文說明。

儀器靈敏,讓病毒量可以越測越低

1999年迄今,檢測HIV病毒量的儀器一直在進步,可以偵測的病毒量下限越來越低。簡單分成第一代至第三代,最低檢驗值如下:
第一代:400-500 copies/ml
第二代:50-75 copies/ml
第三代:20-40 copies/ml

以台灣現在普遍使用的第三代來說,常用廠牌是亞培RealTime和羅氏TaqMan v2.0。檢驗的病毒量下限,亞培RealTime40 copies/ml,羅氏TaqMan v2.0則是20 copies/ml

雖然能測到20 copies/ml看起來比較精準,但是研究發現羅氏TaqMan v2.0可能會高估病毒量,比如說,以亞培RealTime檢驗為病毒量測不到 (低於40 copies/ml) 的檢體,拿去羅氏TaqMan做,有20%仍會測到病毒量,範圍為41-897 copies/ml,但也有人認為是亞培RealTime低估了病毒量。其實,檢驗是一種測量,必定會有估計值的誤差,解讀結果的時候,應該要把誤差列入考量,不要一昧被檢驗值牽著鼻子走。

關於病毒量的一些名詞解釋

儀器靈敏的時代,診間醫生跟病人解釋討論的詞彙,也發生語意的些微變化。提到以下這些詞彙時,醫生的意思可能是:

病毒控制良好:理想上是病毒量一直維持在測不到,視醫院儀器的靈敏度,在台灣通常是小於20 copies/ml40 copies/ml。但考慮誤差範圍、病毒小竄升(底下會解釋)等因素,通常病毒量能維持在200 copies/ml以下,就可以視為病毒控制良好。

病毒控制不好: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通常是半年),病毒量仍超過200 copies/ml。如果這種情形持續,就叫做治療失敗。

病毒小竄升(blips)病毒量已經低於50 copies/ml後,出現的單一次病毒小量回升 (介於50-400 copies/ml,更嚴格定義用50-200 copies/ml),下次檢測就降低到50 copies/ml以下。研究顯示在治療追蹤的第一年當中,大約19%的病人會出現一次或兩次病毒小竄升,不代表抗藥性、不影響治療效果,也不必因此更換處方。

持續性低病毒量 (persistent low-level viremia)病毒量已經低於50 copies/ml後,出現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病毒小量回升 (介於50-400 copies/ml,也有寬鬆的定義用50-1000 copies/ml)。研究顯示在治療追蹤的第一年當中,大約6%的病人會出現「持續性低病毒量」。這些病人與其他人相比,有稍微較高的機率,後續發生病毒量升高到400 copies/ml以上的狀況。

如果沒有抗藥性,為何還是驗得到病毒?

首先,還是要考慮檢驗的誤差範圍。如果驗出數字但跟20-40 copies/ml差距不大,很可能只是誤差範圍,不必斤斤計較那個數字。

假如考慮是病毒量真的增加,卻不是病毒有抗藥性的緣故,目前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我稱之為『病毒屍體說』,檢驗偵測到從受感染細胞釋放、但無法繼續繁殖的病毒或病毒片段,這是無害的。第二種是『病毒複製說』,病毒仍然在小量的繼續複製,沒有被藥物完全抑制住,這就可能是未來死灰復燃、甚至產生抗藥性的隱憂。

我們無法單從檢驗報告來猜測是哪一種可能。而且研究發現這兩種解釋都成立,偵測到的病毒可能是細胞釋放的病毒或片段,但也有部分具複製能力,病毒潛伏並小量的複製,來源包括腸胃道淋巴組織和脾臟。

持續性低病毒量,如何處理?

前面提過,病毒小竄升無妨,但持續性低病毒量可能是潛在病毒複製,那是否應該設法阻止? 許多研究試圖利用更改處方或加強處方(原有處方之上再加一個藥,例如宜昇瑞),來讓病毒量降更低,但是效果不盡理想。

美國2013的治療指引建議:如果病毒量持續介於50-200 copies/ml,僅須持續追蹤病毒量即可。如果病毒量持續超於200 copies/ml,特別是超過500 copies/ml,代表治療失敗,可能是病毒有抗藥性、或是服藥順從性不佳,應該要準備進行抗藥性檢測,並考慮更換處方。

要補充的是,抗藥性檢測需要足夠高的病毒量才容易檢出,通常要1000-2000 copies/ml以上。如果病毒量低於1000 copies/ml,就算懷疑有抗藥性,恐怕也無法檢驗得出來。

針對頻繁的病毒小竄升、或是持續性低病毒量,大部分的醫生會依據前述的治療指引,看病毒量高低來決定後續處理。有些醫生則會選擇更改為抗藥性門檻較高的藥物來組成新處方,以杜絕未來病毒發生抗藥性的可能。所謂抗藥性門檻高低,是指病毒要發生幾個基因突變才能對某個藥物的抗藥性,這樣的門檻,依藥物種類不同有個別差異,可以參考下圖的整理。



個人經驗

病毒小竄升不少見,口頭解釋即可。持續性低病毒量,我自己的經驗只有一位病患,服用雞尾酒療法多年,病毒量在最近三年總是在80-180 copies/ml之間震盪,沒辦法測不到,但也不會超過200 copies/ml,雖然更換了兩次處方,仍然沒有改變,我跟病人都習慣了。實際上,持續性低病毒量但未超過200 copies/ml,長期會有什麼影響或危害,目前從各種研究還莫衷一是,現階段也沒有保證能讓數字更好看的方法,就按治療指引繼續追蹤,相安無事。

至於病毒量超過200 copies/ml的患者,要不就是沒好好吃藥,要不就是後來檢查出抗藥性,只要願意配合服藥或調整處方,後來都可以把病毒量再度控制到測不到的範圍。

參考資料:



2014年3月9日 星期日

2014年3月答客問

北市府廣場 紙貓熊
各位讀者,3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 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 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為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我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這類的問題版主不答

急 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 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 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 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 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 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 會陽轉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 (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 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 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 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口交的風險高不高』這類的問題,這段文字已經說明版主不再個別答覆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台灣留學生在英國取得HIV醫療及藥物 (讀者分享)

倫敦街景
繼日本之後,又有讀者分享在英國留學期間,如何就地獲得HIV免費醫療及藥物。

小新(化名)在赴英國留學前就已診斷HIV感染,也開始服藥治療。原本上學期從台灣帶藥去英國,返國休假時,我告訴小新:「聽說可以在英國獲得免費治療」,轉貼網友臉書的資訊,也提供他英文版的病程摘要。小新回倫敦後,就依樣畫葫蘆,不到一個月成功達陣,真不是蓋的!英國政府揪感心...

小新詳細紀錄了整個過程,供其他到英國留學或工作的朋友參考,以下是原文照登:

英國的醫療照護

我是在2013-2014年在英國倫敦就讀碩士學位,依照英國的規定,就讀一年(含)以上的全職學生都會自動納入NHS(National Health System 國家健康系統),所以所有HIV相關的檢查、其他性病檢查、藥物治療、看醫生、看護士(這邊醫生護士工作區分很開,到醫院有可能一整天都是跟護士互動)等等服務都是免費的。同時因為HIV帶原者算是「免疫系統缺失族群」(low-immunity Group),所以很多的疫苗、包括流感等等,也跟老人小孩一能夠樣享有免費的接種服務。

行前準備

在來英國就學之前,我在台灣的羅一鈞醫師就已經非常仔細地寫好了我在台灣的就醫跟檢查紀錄、HIV帶原的病史、用藥、以及詳細的檢驗數據歷史等等。這些資訊在之後就醫的過程幫助非常大,也可以省下不少來回詢問的麻煩。建議大家如果要來英國就學或工作之前,如果能請醫生幫忙寫好這樣的單子,過程會輕鬆非常多!(如果醫生願意幫忙的話,記得要謝謝醫生!)

就醫地點

我在倫敦看診的地方是 Mortimer Market Centre,位在市中心靠北一點的地方,算是Camden Town (倫敦行政區名)性病防治中心,提供許多項目的匿名篩檢,以及梅毒、HIV等的治療。附近地鐵很方便,包括Warren Street, Euston Square 、Goodge Street這三站都很近。要注意的是,英國大部分NHS的醫療服務都要預約而且要等待很久,不過這一間因為是性病專門診所,有提供walk-in服務,顧名思義,就是不用預約,直接走進去問櫃台就好了。櫃台會詢問你是要做篩檢、醫療、還是什麼服務,然後導引你到適當的診間。這邊的櫃台、醫生跟護士都很專業,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當然,在英國的醫療服務雖然免費,但是當然不像台灣那麼方便。所以,請放下被健保寵壞的驕縱,在英國,耐心的等待是必須的囉。

登記與就醫流程:

接下來提供個人的就診與檢查流程,從登記GP(家庭醫師)到拿到藥,大約是一個月的時間。不過因為每次流程時間不太一定,護士說,最好剩下兩個月的藥量就開始流程會比較保險。當然,如果真的不夠了,護士是說也可以直接走進診所尋求協助,他們會想辦法讓藥不要斷糧,但是太趕的話,就不能保證百分之百可以達成。所以出國之前還是先計算好藥量比較好,不要造成他們的困擾、也讓自己緊張。

1/24: 先到學校的健康中心登記NHS系統,所有登記新生都會做HIV篩檢(若告知已確診,當然就不用篩檢)。因為我有告知護士是帶原者(若有疑慮,你也可以選擇不要告知健康中心。但一般大的學校保密都做得很好,系上老師同學完全不會知道,應該是不用太擔心)。護士知道我是帶原者之後,告知可以到附近的 Motimer Public Center登記,尋求醫療協助。

1/27: 到Motimer Public Center登記:助理護士是男性,會告知整個流程,簡單詢問病史、以及剩下的藥量(我當時大概還剩兩個月)。然後會幫忙預約一次時間抽血做檢查。整個過程大約一小時。

2/3: 抽血檢查:依照預約的時間,到Motimer Public Center找護士做抽血檢查。護士會先詢問整個詳細的病史(這時候如果有台灣的醫生開好的轉診單跟在台灣的追蹤過程,會輕鬆很多),另外還有一些基礎資訊,包括什麼時候發現的、就醫情形,是否有發病過、家人知道的情況、性伴侶的狀況等等。都問完之後會抽血,這時候也可以順便做其他性病的篩檢,一樣是免費的。然後到櫃台預約兩個禮拜後跟看醫生的時間。整個過程大約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2/17: 跟醫生見面:依照預約的時間,跟醫生見面。醫生會先說明抽血檢查的結果,然後接著就詳細詢問病史、追蹤情況、以及藥物過敏、家族病史等等資訊(上次問的都要重複問一次就對了,所以有台灣醫生寫好的紀錄真的會方便很多)。都結束之後,醫生會開給一張處方籤。這邊醫生表示,本來新的病人是一個月來一次,但是因為我的狀況台灣就已經很穩定,所以一次就給三個月份,出門之前在櫃檯直接預約三個月後的門診就可以了。預約完畢之後,就可以到樓下的Pharmacy抽號碼牌登記,大約等待10-20分鐘就可以領到三個月份的藥。我領的藥跟台灣一樣是希寧+克維滋,不過是不同藥廠生產的。整個過程大約也是一個半到兩個小時。

重點式結論

1. 在英國的HIV藥物治療,對於(1)有工作的人 或是 (2)一年以上全職學生 是免費的,但是要盡早登記,因為從登記到拿到藥,可能最長要花大約兩個月的時間。

2. 如果能在台灣先跟醫師申請就醫過程、檢查歷史、跟用藥紀錄等等資訊會方便很多。

3. 英國的醫療服務也相當專業,如果語言沒有問題的話,感覺跟在台灣就醫的品質不會相差太多。英國NHS跟台灣健保在HIV上的規定也十分相似,應該是不會有太多轉換上的困難。如果病友想要出國念學位,又擔心HIV治療的問題的話,英國可能是不錯的選擇!

延伸閱讀:外國人如何在日本取得HIV醫療及藥物 (讀者分享)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2014年2月答客問

陽明山平菁街櫻花
各位讀者,2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 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 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為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我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這類的問題版主不答

急 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 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 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 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 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 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 會陽轉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 (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 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 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 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 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口交的風險高不高』這類的問題,這段文字已經說明版主不再個別答覆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將於今年3月增列的第一線用藥--Atripla (舒發錠)

2014年3月1日起疾病管制署將增列Atripla (舒發錠)為第二類處方。這個藥的特點是:「三合一複方,每天一顆」,真正讓感染者每天只要吞一顆藥,就可以治療HIV感染,可以說比許多慢性病患者的治療還要方便。

版主2006年去美國開會就驚訝地知道Atripla (舒發錠) 如此簡單方便的藥,後來台灣有藥商也引進了,只是因為定價昂貴一直沒有取得健保核價,最近終於降價,得以列進第一線用藥的第二類處方,讓醫生可以直接開立給符合規定與需要的患者,可以說是感染者的一大福音。

每天吞一顆的三合一複方

所謂Atripla (舒發錠) 是三合一複方,就是這一顆藥丸含有三種對抗HIV的藥物成分:

Atripla (舒發錠) = Tenofovir (惠立妥) + Emtricitabine (類似速汰滋) + Efavirenz (希寧)

原先吃「惠立妥+速汰滋+希寧」的感染者,每天總共要吞四顆藥,如果轉換為Atripla,每天就只要吞一顆藥,比較方便而且副作用沒有增加或減少。

合併HIV感染的B肝帶原者現在常服用「惠立妥+速汰滋+希寧」,主要是因為惠立妥與速汰滋可以同時對抗HIV與B肝病毒,一舉兩得。如果轉換為Atripla,因為所含的Tenofovir與Emtricitabine,仍然都可以同時對抗HIV與B肝病毒,因此一舉兩得的好處同樣可以維持。

個別成分的副作用沒消失

三合一複方雖然服用方便,但個別成分的副作用,發生機率仍然相同。例如惠立妥對於骨質流失與腎臟可能的影響,希寧造成的頭暈、影響睡眠、過敏皮疹等,同樣有可能會發生,不會因為是複方就機率降低。所以在用藥衛教時,還是要說明每個成分必須注意的事項。讀者如果想瞭解惠立妥與希寧的副作用,可以搜尋心之谷過去的相關文章。

尚待各醫院進藥,須耐心等候

雖然3月1日將生效,但這個藥全國的愛滋指定醫院現在應該都沒有現貨可以提供,要等醫院進藥上架程序完成,醫生才能開立。像去年介紹過的「恩臨」(Edurant),雖然7月1日處方規範生效,台大醫院的進藥程序也跑了半年,到今年1月20日才會正式上架可開立。各醫院的程序快慢不一,讀者有興趣可以詢問自己的醫師或個管師,但我想要真的能開始使用,恐怕要再耐心等半年了。

在Atripla之前,台灣最少藥物顆數的HIV治療處方是克為滋+希寧,每天總共兩顆。Atripla列入第一線用藥後,將使台灣HIV感染者能有機會使用每天一顆、最少顆粒數的處方。這實在是值得開心慶祝的事情!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2014年1月答客問

各位讀者,新年快樂1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 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為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我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這類的問題版主不答

急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 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 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 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 會陽轉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 (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 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 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 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 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口交的風險高不高』這類的問題,這段文字已經說明版主不再個別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