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B肝帶原:HIV病程變快的危險因子之一

阿誠從小就有B肝帶原。去年9月他因為發燒兩週不退,就醫檢查出HIV抗體陽性,西方墨點法結果是未確定,因此醫生診斷「急性HIV感染」,進一步檢驗,CD4=420/ul,病毒量200,000 copies/mL,醫生說可以先不吃藥,定期抽血追蹤觀察。以下是他的追蹤結果:

2012年11月:CD4=650,病毒量=17萬
2013年2月:CD4=700,病毒量=10萬
2013年5月:CD4=480,病毒量=8萬
2013年8月:CD4=360,病毒量=6萬

CD4是否掉太快?

醫生解釋:急性HIV感染之後,通常半年內CD4會自動回升,病毒量會自動下降。當CD4回升到頂點之後,就會逐漸下降,每年通常CD4會下降50-150顆。如果要更精確的話,可以用病毒量的高低來預估:

病毒量(單位:copies/mL) 預估CD4每年平均下降幅度
100~999 ----------------------8~12%
1,000~9,999 -----------------12~16%
10,000~99,999 --------------16~20%
>100,000 ---------------------20~24%

以阿誠的例子來看,病毒量是10萬左右,CD4每年下降預估應該是20%,也就是700 x 20% = 下降140顆,但是才半年,阿誠的CD4已經跌了幾乎一半,而這距離他診斷出HIV,還未滿一年。為什麼CD4掉這麼快呢?

B肝帶原,CD4會下降較快

台大醫院蔡茂松醫師等人,在今年8月刊出於感染症期刊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的研究,針對143名未服藥的急性HIV感染者追蹤CD4變化,發現急性HIV感染者,如果同時有B肝帶原,CD4降低速度會比較快,估計是非B肝帶原者的3.5倍。

如果以過去的服藥標準CD4=350來看,有B肝帶原的感染者,診斷急性HIV感染之後,有將近一半的人,在第一年CD4就跌到350以下,另一半雖然下降慢一點,仍然還是在第2年或第3年CD4跌到350。也就是,B肝帶原的急性HIV感染者,快則一年、慢則三年,CD4大概就降到350以下。因此,阿誠的例子,在差不多一年,CD4已經掉到接近350,並不算是特例。

B肝帶原,對HIV的影響不只CD4下降

除了CD4下降變快,美國七家醫學中心針對2,352名HIV感染者的共同研究也顯示,同時有B肝帶原的人,追蹤期間出現愛滋發病或死亡的機率,是無B肝帶原者的2倍。

究竟B肝帶原是怎樣影響HIV的變化,目前還不是很清楚,有研究顯示B肝病毒的X蛋白質可以促使T細胞活化,加速HIV病毒的複製與基因轉譯。另一種假說,是B肝帶原者,原本T細胞就比較難以對抗這類慢性病毒,所以無法清除B肝病毒、成為B肝帶原,因此遇上HIV時,也不容易靠自身的免疫系統控制HIV。

有B肝帶原+HIV,服藥門檻是CD4=500

無論如何,國內外HIV治療指引,都建議有B肝帶原的HIV感染者「儘早服藥」,以扭轉HIV對免疫系統的加速破壞、降低發病甚至死亡的風險。以下是國外主要治療指引,針對HIV感染者合併B肝帶原,何時開始服用雞尾酒療法的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指引 (2013):有B肝帶原且有嚴重慢性肝病,無論CD4高低,都建議開始服藥。如果沒有嚴重慢性肝病,則比照一般HIV感染者,CD4低於500建議服藥。

美國衛生部指引 (2013):無論CD4高低,所有HIV感染者都建議服藥以預防HIV病程進展。所以B肝帶原的HIV感染者也不例外,無論CD4高低都建議開始服藥。

歐洲臨床愛滋學會指引 (2012):有B肝帶原且需要治療B肝,無論CD4高低,都建議開始服藥。如果還無須治療B肝,E抗原 (HBeAg) 陽性者,CD4低於500建議開始服藥;E抗原 (HBeAg) 陰性者CD4低於500可考慮開始服藥,CD4低於350建議開始服藥。

英國HIV協會指引 (2012):有B肝帶原且需要治療B肝,無論CD4高低,都建議開始服藥。如果還無須治療B肝,CD4低於500建議開始服藥。

雖然各家指引建議不一致,大致上針對B肝帶原的HIV感染者,CD4=500是建議服藥的門檻,就算想考慮也不要拖太久,因為CD4會掉比較快,免疫力下降、發病、甚至死亡的風險,都比別人高些。還是提早服藥,確保健康平安,才是上策。

---------------------------------------------------------------------------------

阿誠在今年8月回診時,因為CD4降到360,接受醫生建議,決定開始服用雞尾酒療法。下一篇將討論B肝帶原的HIV感染者,該如何選擇雞尾酒療法藥物。

----------------------------------------------------------------------------------

參考文獻:
1. Tsai MS, Chang SY, Lo YC,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HBV) Coinfection Accelerates Immunologic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HIV Infection in an Area of Hyperendemicity for HBV Infection. J Infect Dis. 2013 Aug 9. [Epub ahead of print] [摘要]
2. Chun HM, Roediger MP, Hullsiek KH,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coinfection negatively impacts HIV outcomes in HIV seroconverters. J Infect Dis. 2012 Jan 15;205(2):185-93. [全文連結]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2013年8月答客問

2013大稻埕煙火節
各位讀者,8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

急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會陽轉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2013年7月答客問

各位讀者,7月份的問題請在此標題下留言,所有留言都必須經版主審核才會發佈。

請讀者留言前請先詳讀以下說明,如果留言屬於下列1~5的範圍,版主不會回答、也不會將你的留言刊登出來

1. 環境不會傳播HIV、手不會傳播HIV、飲食不會傳染HIV,這些都不是傳染途徑。

不管你的手摸到了什麼血液體液或髒東西,或是別人幫你手淫、指交,你幫別人手淫、指交,路上被水濺到、在醫院摸到門把、路上覺得有被針刺到,你再怎樣毛毛的覺得上面帶有HIV,都不可能真的傳染到HIV,也從未有這樣的感染案例發生,完全沒有風險。這類『環境』、『手』、『手指』之類的問題,版主不會答覆。

2. 留言如果沒有描述跟自身相關的接觸人時地、接觸風險狀況(例如性行為保護措施),和你所擔心的問題,版主有權拒絕答覆。

心之谷是要解決讀者切身問題的,不是百科全書網站,請把自己的故事說清楚。假設性的問題、或是沒把故事講清楚的話,版主都不會答覆。

3. 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

急性感染有出現症狀的人,絕大部分(96%)會有發燒(體溫超過38度)。不管你身體症狀再怎麼多,假如沒有發燒,會是HIV引起的機率就很低。有不安全性行為,是該在12週後做HIV篩檢,可是沒必要一直拿放大鏡看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假如沒有發燒,苦苦的擔心在我看來就是多餘的。假如有發燒,也不表示你就中獎,可能是流感或其他病毒細菌來亂,先看醫生、找出病因最重要。

4. 我服用的XX藥物或從事的XX行為是否會影響HIV檢驗?

答案很簡單,只有服用HIV治療藥物、B肝治療藥物 (肝安能和惠立妥)、器官移植後的抗免疫排斥劑,有可能影響HIV檢驗。否則,不管你吃心肺肝腎腦骨腸胃各科的藥物(包括感冒藥、保肝丸、類固醇、中藥),或是抽煙喝酒打牌熬夜,或是自覺身體虛弱免疫力差,都對HIV檢驗沒有任何影響。這裡的HIV檢驗包括抗體(ELISA, PA, 西方墨點法)、快篩、PCR。

5. 我X週後檢驗PCR陰性(或抗體陰性),我還可能有HIV嗎?

版主依照全球公共衛生界的共識,建議要「滿12週抗體檢驗陰性」才能排除HIV感染,此處的檢驗包括ELISA、PA、血液快篩。越靠近12週篩檢陰性,還會陽轉的機率就越渺小。站在成本效益的考量,滿12週去做抗體檢驗,一翻兩瞪眼,是最經濟的方式。如果你擔心過度、終日惶惶不知所措,提前去做HIV檢驗(PCR、抗體)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感染(假如陽性)或暫時安心(假如陰性),但是版主建議滿12週還是要去做抗體檢驗,確保一勞永逸。空窗期相關的問題,版主不再答覆。

註:跟HIV感染者發生性行為,每次性接觸感染HIV的風險:發生接受型無套肛交(即零號)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1-30%;插入型無套肛交(即壹號)與接受型無套陰道交(即女方)的傳染風險差不多,估計每次是0.1-10%;插入型無套陰道交(即男方)的傳染風險估計每次是0.1-1%。只有上述的無套肛交或無套陰道交是高風險性行為。口交相對於上述性接觸,被認為是風險低很多的接觸,但是沒有好的風險估計數字可以提供,而確實有報告過純因口交而感染HIV的案例,HIV病毒量高、牙周病、口腔潰瘍、口腔接觸到精液或前列腺液,是口交容易感染HIV的危險因子。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台灣新增列的HIV第一線用藥--Edurant(恩臨)

疾管局已經公告新的HIV處方規範,將在今年7月1日生效,詳細列表大家可以參考權促會的網站。其中有增列一個新藥為第一線用藥,商品名叫做Edurant,英文藥名Rilpivirine,縮寫為RPV,中文名稱是「恩臨」。

在美國上市剛滿兩週年

「恩臨」是屬於非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跟衛滋、希寧,為同一類的藥物,保留了方便性,服用方法是一天一顆。2011年5月才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上市,在國際上算是非常年輕的藥物,使用經驗有限。

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是在2012年9月核證,核准的適應症跟美國一樣,是「治療先前未曾使用過抗病毒藥物治療之愛滋病毒感染、且病毒量未超過10萬copies/mL的成人患者」。理由是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恩臨用於病毒量超過10萬的患者,治療失敗率較高,因此僅建議使用於病毒量低於10萬的患者。

「恩臨」的優點 -- 顆粒小、副作用少、過敏機會低

1. 顆粒小,可說是目前顆粒最小的抗愛滋藥物。

2. 可使用於孕婦(等級B)

3. 副作用較衛滋和希寧都少,發生副作用機率也比較低

4. 發生過敏機率遠較衛滋和希寧低

就最後這兩點來說,「恩臨」算是克服了非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一直以來的缺陷(副作用和過敏),因此又被叫做第二代的非核苷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恩臨」的缺點 -- 服藥前病毒量不能超過10萬、要與食物併用

恩臨有不少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

1. 最主要,恩臨限用於服藥前病毒量低於10萬 copies/mL的患者。理由前面解釋過,病毒量超過10萬,用恩臨的治療失敗率較高。

2. 恩臨一天服用一顆,要與食物併用,以增加藥物吸收。

3. 恩臨不能與制酸劑(俗稱的胃藥)或氫離子幫浦劑(治療胃潰瘍專用)併用,以免降低恩臨的藥物濃度。

4. 恩臨的副作用主要是頭痛、失眠、紅疹。紅疹的機率遠低於衛滋和希寧。

5. 恩臨與衛滋、希寧有交叉抗藥性。也就是說,只要HIV對衛滋或希寧任一個藥產生抗藥性,即使從未用過恩臨,恩臨還是會自動報銷(也有抗藥性)。

去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根據恩臨的上市後監測,新增了三個副作用警示:免疫重建症後群、憂鬱症、肝毒性。。這些副作用被報告曾發生在服用恩臨的患者身上,雖然不常發生,由於是新藥,大家還是會特別謹慎。

我已經服藥,適合換「恩臨」嗎 -- 抱歉,還沒有答案

由於恩臨的使用經驗有限,還有很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比如說,如果患者對希寧過敏或有副作用,可以直接轉換為恩臨嗎?

有不支持換藥的證據。在健康志願受試者的研究顯示,這樣從希寧直接換成恩臨,會導致恩臨的藥物濃度下降達25%、影響持續四週,因此引發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的顧慮。但也有支持換藥的證據。有小型研究顯示,在病毒量控制良好的HIV感染者,由希寧直接轉換為恩臨,都可以持續控制病毒量,沒有造成治療失敗。

那究竟適不適合由希寧換恩臨呢? 當有支持、不支持的證據時,醫生們大概就會有不同的意見,換或不換,就都有道理可講。這就是我說的「沒有標準答案」,有待更多的研究結果。

你還可能問我:如果希寧有副作用,但病毒量還沒控制好,適合換恩臨嗎? 如果我在用的是衛滋、快利佳、瑞塔滋、普利他、宜昇瑞...,適合換成恩臨嗎

很抱歉,這些都有待更多研究,現在一樣「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告訴各位。

我還沒服藥,能用「恩臨」嗎 -- 可以,如果醫院有藥、病毒量低於10萬

恩臨如果搭配卡貝滋或倍歐滅,現在是被疾管局列為第一類處方,醫生可以直接開立,不必申請和審查。不過大部分愛滋指定醫院(包括台大醫院)都還沒有進這個藥,想使用恩臨的患者,請再耐心等一陣子。另外,再度強調,恩臨限用於病毒量低於10萬 copies/mL的患者,以免治療失敗。